7月19日,永利集团304am“鼓振红岳”非遗实践团以“鼓书七腔绝唱,青春助兴赋能”为主题,赴岳西县冶溪镇开展专项调研,助力岳西鼓书实现现代化转型,激发其在新时代的文化生命力。
对话负责人,聚焦“真”困境
团队来到岳西县文化馆,冶溪镇文化部门负责人刘全胜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刘全胜向实践团系统介绍了岳西鼓书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质与代表性曲目,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当地在鼓书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方面付出的努力,同时也坦言鼓书当前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加剧、受众群体持续萎缩、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内容创新进度迟缓等多重挑战。“在生活方式剧变、精神生活愈发丰富的当下,鼓书如何存续并发扬,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刘全胜的话语中,道出了对这份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层忧虑与持续探索。

“岳西鼓书深深扎根于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实践团成员、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6)班徐子菡表示,新时代里,这项非遗文化需要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迭代,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创作出更多贴合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
寻访传承人,聆听“活”艺术
交流中,岳西鼓书代表性传承人刘纯松向团队成员分享了个人从艺经历、讲述近代优秀鼓书艺人们的故事,细致讲解了鼓书演唱的七种唱腔技巧,并现场进行示范演唱。刘纯松的生动展示与深入讲解,让实践团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了岳西鼓书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刘纯松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跃跃欲试,尝试学习简单的鼓点节奏和唱段。
在对话交流中,刘纯松流露出对岳西鼓书当代传承人培养及年轻从艺群体匮乏的焦灼。实践团成员、23级中国史研究生金健树认为,鼓书内容创作年轻化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表示,鼓书艺人们可以持续开展“鼓书进校园”“鼓书进社区”等活动,吸引对鼓书感兴趣、有感情的年轻群体参与系统学习,在内容创作上,要与新时代人民的生产生活、人文精神深度融合。
调研下乡镇,探寻“新”路径
为了解岳西鼓书在基层群众中的普及度和接受度,团队成员分赴岳西冶溪、响肠、温泉、店前等十余个乡镇,通过问卷调查、街头访谈等形式,与当地村民、社区干部及文化爱好者深入交流,了解不同群体对鼓书的熟悉程度、观看意愿以及对其传承发展的看法。
调研发现,中老年群体对鼓书怀有深厚感情,但年轻一代普遍接触较少、兴趣不高。如何让古老的鼓书艺术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成为实践团关注的话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践团多次召开研讨会,梳理问题、碰撞思路,围绕岳西鼓书的现代化转型与创新性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我们会持续围绕岳西鼓书的发展开展调研,助力鼓书走近年轻群体,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鼓书,打造鼓书名片。”2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6)班王宇杰表示。
此次实践,是青年学子自觉肩负文化传承历史使命,运用知识技能帮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永利集团304am“鼓振红岳”非遗实践团将深耕岳西鼓书的转型与创新,让这份具有乡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潮起来”“热起来”。(文字:储汝锦 司佳宁 摄影:王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