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7 日,我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石楠文学作品的数字化保护及传播创新研究” 项目组正式启动石楠作品报刊剪贴本整理工作。
活动当日,在指导教师冯慧敏带领下,项目组成员前往安庆市博物馆,对石楠作品报刊剪贴本开展扫描工作。此次共扫描资料 49 份,内容涵盖三大类:石楠发表在报刊的散文、诗歌及评论;报刊登载的石楠创作评论;石楠《画魂》《一代名优舒绣文》《张恨水传》等小说的报纸连载剪报。这些剪贴本由石楠丈夫程必生生前整理,是石楠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料。
扫描工作得到安庆博物馆保管部老师的技术指导。冯慧敏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保护资料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尽可能扫描出清晰图像,为后期整理做准备。项目组成员按要求高效完成扫描,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标注,为后续整理奠定基础。组长于仁静表示:“我们深知这些作品的价值,每次扫描都格外小心,希望通过数字化方式,让更多人便捷阅读和研究石楠老师的作品。” 此类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作家及其作品的认识,提升了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著名作家,石楠作品题材广泛、内涵深刻,多部作品在文坛影响深远,深受读者喜爱。但目前,其部分散落在报刊的文章尚未系统整理,且报刊剪贴本面临老化、破损等问题,不利于长期保存与传播。因此,此次整理工作尤为必要。该项目借助数字化技术,对石楠未结集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旨在为石楠作品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文献资源。后续,项目组将对扫描图片进行文字识别,并对文献资料开展系统整理与专题研究。

该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系统整理石楠报刊作品,是数字人文理念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实践,为石楠作品的普及与研究探索了新路径。同时,此次活动体现了高校与地方文化机构的深度合作,既助力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也为高校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市校合作深入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与高等教育融合。(撰稿:于仁静 摄影:陈方兴 审核:周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