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翟宇应邀做客敬敷人文讲坛,主讲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泾渭分明的不同侧重?”的专题讲座。永利集团304am张祥稳教授主持讲座,历史学专业部分青年教师以及本科生、研究生聆听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在讲座中,翟宇老师指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提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概念的讹变表达,它出现的时间甚至很可能早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不过其初现时的所指却和“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概念没有多少区别,都是言说者对其时中国国情或者说社会性质的判断。然而,“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孰前孰后决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这不仅关乎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更关乎如何经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从而对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进行认定的问题。除了极个别的例子,“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提法的出现和传布并不意味着言说者们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尤其是应该把反帝国主义还是反封建主义置于民主主义革命的首位有多少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表达只能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还不成熟的历史时期相关表述的不严谨性,这种不严谨也在之后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延续。那种将“半殖民地半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两种不同的表达视为反映了言说者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有阶段性的不同认知的看法是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这种看法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对史料占有的不完全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想象性解读。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感兴趣的话题向翟老师请教,翟老师均予以细致解答,并分享了诸多学术研究的方法与心得,互动交流气氛热烈。张祥稳老师在讲座总结中对翟宇老师表示高度赞赏,他认为讲座言简意赅、措辞严谨、语言优美,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研究历史的基本经验。同时他也提醒在座同学,词序的颠倒实际上就是历史书写的过程,学术研究要接地气,留心课题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联系。
本次讲座不仅让与会师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重要历史概念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引发了大家对历史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的深刻思考。它打破了传统认知中对这一概念的单一理解,展现了历史研究的多元视角和丰富内涵,为后续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方向。
(撰稿/摄影:段颖萍 审核:沈志富)